English

最后的喝彩

1999-11-05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1971年11月下旬,斯诺作了检查,确诊患了胰腺癌,并已扩散到肝脏。洛伊丝(斯诺夫人)当时也因传染性肝炎而住院。在身体仍很虚弱,没有完全复元的情况下,她返回家中,因为埃德准备在12月中旬到洛桑的一家医院动大手术。折磨人的手术和手术后的折磨都无法制止疾病的致命进展。埃德最终了解到了自己的病情,但他力图否认全部事实。“埃德知道自己得了癌症”,洛伊丝在12月底告诉霍华德·斯诺夫妇,“但我想他现在还不清楚其严重程度”。”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患了癌症,她又说。斯诺谈论着他的康复,谈论着他的工作和计划。他原定作为《生活》杂志和意大利《时代周刊》的记者,在报道尼克松访华的新闻媒介汇集中国之前,提前到达那里,现在这一计划不得不推迟,接着又取消了。在他生命的最后这几个月,他就这样又回到了舞台中央,受到了美国舆论主流和保守的美国大众传媒的追求和欢迎,恰如他在其创作巅峰岁月与《邮报》的关系。“你拥有许多崇拜者,其中也包括我。”1971年7月,《生活》杂志总编拉尔夫·格雷夫斯写信告诉埃德。“如果你所撰写的有关尼克松访华的报道不能发表在《生活》杂志上,”格雷夫斯在9月份告诉埃德,“我将深感失望。”

12月底,埃德回到家中,他仍然表示自己能够康复,并继续撰写他的著作。1月初,他写信告诉兰登书屋的约翰·西蒙,说他因“胰腺炎及其并发症”动了手术,大夫“向我保证,只要继续进行适当的休息,恢复抵抗力,再经过一个月左右,我的健康状况就可以恢复到比较正常的水平”。那个月晚些时候,他写信告诉周总理,“此时不能在中国,当然让我深感沮丧,但我以后或许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。”但是,对斯诺的化疗没有取得效果,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与斯诺一生紧密相关的两位中国领导人以告别的行动,表达了他们与斯诺的友谊和对他的尊敬,现在,这种感情已经超越了政治利益的任何进一步考虑。斯诺也对洛伊丝口授了写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信,向最“亲爱的朋友”表达了最后的问候。在埃德手术后,一俟洛伊丝获悉医生对斯诺病情的悲观预测,她就给北京的马海德发了一封信,详细叙述了斯诺的病情,并随信附上医疗报告的副本。在极度痛苦的状态下,并出于对中国医疗保健制度的信任,她以为可以出现“奇迹”,她恳求,“是否有什么办法?我曾说过,如果真的出现危险,我就去中国。天啊,当这个可怕的东西在埃德身体里发展的时候,我们正是在中国!这就是我找你的原因。你对此如何考虑?”根据洛伊丝的通报和请求,北京在1月下旬迅速派出一支医疗队,其中既有医学专家,也有护士,以帮助那位身患重病的记者。

最后几个星期的情况,由洛伊丝·斯诺动人地记载在她所撰写的有关埃德最后病况的书中。“我边看书边流泪,”宋庆龄后来写信告诉洛伊丝,“仿佛每一页都出现我们亲爱的埃德的面孔。”鉴于期诺的病情十分严重,身体十分虚弱,难以执行最初的把他送往北京照料和治疗的计划,因此,中国医疗队把斯诺的家改造成一所临时医院,大大减轻了家人的负担,并从医疗上和人道上,尽力使斯诺舒适并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。36年前,马海德医生曾与斯诺一起,经过艰难跋涉进入红色中国,现在,他又作为中国医疗队的一员来到这里。斯诺开始变得意识不清,但在黄华来看望他时,他回光返照,最后一次清醒过来。当黄华和马海德站在他的床边时,斯诺戏谑地称这是三个“土匪”的重聚。不久,斯诺就陷入到最后的昏迷状态,并在中国医疗小组在场的情况下,于1972年2月15日安详地去世,这一天正是中国阴历的新年。不到三天后,尼克松离开华盛顿,前往北京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会面。由于斯诺不能亲自前去报道这一事件,来自日内瓦的外交电报建议尼克松“浏览一下”斯诺的作品,因为,在他同中国领导人的谈话中,人们“很可能会提到斯诺的名字”。

毛泽东、周恩来和宋庆龄打来了唁电,世界各地的政界显要和朋友们也表示哀悼,进行了温情的回忆。在日内瓦、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和纽约的联合国小教堂都举行了追悼会。在斯诺夫妇结婚后曾经居住过一段时间的斯尼登村贮木场,老朋友们在那里聚会,回顾和缅怀往事。以前,斯诺曾就他死后如何处理自己的“后事”留下了简要的遗言和指示。这些指示被人们一再引用,它浓缩了他那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,反映了他与美国和中国的双重联系纽带:

请将前面所提到的那位“证人”火化。然后,如果你们不反对,请让人把部分骨灰送到北京,并告诉他们我热爱中国,我希望,在我死后,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,就像我在世时一直希望的那样。美国抚育培养了我。我希望,我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哈得孙河畔,河水将由此流入大西洋,流到欧洲,流到人类所居住的一切地方,我感到自己是人类的一部分,因为我知道,几乎每个地方的善良的人都是人类的一部分。

为了完整地实现这些遗愿,斯诺的骨灰一部分埋在斯尼登村贮木场一位朋友家的花园里,从那里可以俯瞰哈得孙河,一部分埋在北京大学美丽校园中未名湖畔的小山坡上。这里是前燕京大学所在地,他曾在那里任教,喜欢沿着宁静地湖边散步。

(《冒险的岁月:埃德加·斯诺在中国》伯纳德·托马斯著世界知识出版社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